逛超市
- Eric Zhang
- Apr 26, 2021
- 3 min read
我打小就喜欢逛超市。头一回了解“超市”这个概念,应该是九岁刚搬到广州的那一年。离家几站路外有家叫做“正大万客隆”的超市。我一直没搞懂——谁家的商店,怎么起这么拗口的名字。还有英文翻译,叫Chia-Tai Macro,真是不知所云。直到今天百度一下才知道,这家超市是泰国跨国企业正大集团Chia-Tai Group与荷兰零售巨头Macromarket的合资公司,而这个正大集团与中国还有渊源,不仅是华人企业家创办,还是九十年代最热门的电视节目《正大综艺》的冠名赞助商……原来如此!这困惑了我二十多年的谜题终于有了正解。
扯远了——我打小就喜欢逛超市。走进超市,最先感受到的是视觉上的冲击:那么多商品,整齐地码在架子上,连最简单、最日常的用品,比如说洗发露或者,也竟有几十个牌子、花样,能排满一整行货架。我从其间走过,像是国家领导人检阅仪仗队,那些瓶瓶罐罐都整齐划一地向我行注目礼。“琳琅满目”这个词不知是谁造出来的,虽然俗套,但十分确切——那就是我走进超市的第一感觉,是一种惊喜,一种由物质上的充裕和空间上的秩序所激发的、纯粹而原始的喜悦感。
零九年,我刚来美国的第一周,就有个惊喜的发现:世界上有超市,然后还有Costco。要是把普通超市比作人民公园,那Costco就是迪士尼乐园,逛Costco的乐趣跟逛普通超市的乐趣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上。Costco的创意在于把大型仓库改装成超市,让顾客直接在几米高的货架间选购成箱堆放在木制运货板上的商品,薄利多销。这里的零食不是按包卖,而是按桶,或者一箱三十包;手纸不是一盒,而是一箱十二盒;鸡蛋一件两打,牛奶一箱十六瓶……当然,要是不经放的食物,单件分量也不会太大,一家三四口人一顿差不多能吃完(但一两个人就未必)。价廉之外,物美是关键,Costco只卖好东西,就连比大牌子卖得便宜的自家品牌,质量都好得出奇。他们自家出品的葡萄酒、烈酒,也受不少品酒师青睐。要是说资本主义的糖衣炮弹哪颗最大,Costco绝对拔得头筹。从步入超市的仓库闸门开始,顾客就沉浸于货物的海洋中,不禁感叹:美国的物质生活真是太丰富了,刷着信用卡买一车吃的喝的用的回家真是太幸福了。
哪怕超市再大,多去几次,也会慢慢熟悉。随着熟悉而来的,则是一种亲切感、归属感。所谓人生地不熟,到一个新的地方,要是没弄清楚家居周围的地理环境、主要街道的名字,不晓得城市的大体格局、功能区划,总会对身旁的一切有种陌生的感觉。我搬到广州后,从陌生到熟络,逐渐对广州有种“家”的印象,也是随着知晓本地地理而来:去老城区的少年宫要坐几路公交,到北京路逛街怎样设计行程而不走回头路,上下班高峰哪条路堵车不严重……现在回想起来,其实超市也给了我一种同样的归属感。超市去得勤了,推在手上购物车就像装了自动导航一样,不用指示牌也能找到各个区域。先买日化,再挑蔬果生鲜,然后选购零食、熟食,一套流程娴熟而自然。从高中毕业离开广州后,我前后在美国五个城镇长住过。每次移居新址,能把超市逛熟,不费工夫就能找到日常生活所必需,我就知道自己已然在那座城市住下来了。
人们说”过日子“,无非是衣食住行。衣食为首,买菜做饭,添置日用,再简单不过。能把日子过好,在琐碎的日常中寻得乐趣,还要有什么奢求呢。